投诉建议
企业登录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性思考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知识经济并列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形态。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中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现状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形势出发,要达到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当前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都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观这些探索发现,相当一大部分都在研究循环经济的循环,努力探索和实践循环,费尽心思演绎循环,而忽视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中等发展水平以至更高。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而循环经济是发展经济的手段。鉴于此,本文在深化对循环经济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循环”是为“经济”服务的,在“经济”要求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从3R原则到6R原则,“循环”的内涵在扩大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 materials economy)、资源循环经济(re-source circulateeconomy)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利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
从循环经济概念提出之时,“循环”就成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ieuse)和再循环原则(re-cycle)。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型化。此外,还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再使用原则要求产品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一次就了结。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很显然,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又进一步加强了减量化原则的实施。
廖红(2002)提出了4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回收原则(recovery)、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比3R原则增加了再回收原则。她认为再利用之前首先得把能重新利用的废物等回收起来,否则谈不上再利用,指出4R原则是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指导思想的基本指导原则。
吴季松(2005)在对中国经济成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主张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新循环经济学”,提出了循环经济的5R原则。再思考原则(rethink):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经济理论,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财富,还要修复与维系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减量化原则(re-duce):建立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把减量化的概念延伸到提高人类生活水准上来,提倡合理需求、适度消费;再使用原则(reuse):建立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资源观,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尽量应用可再生资源,加大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再循环原则(recy-cle):建立生态工业循环的新产业观,认为所有的废弃物都是把资源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数量放到了错误的地点,正确的做法是把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转为集约的闭环,形成循环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再修复原则(repair: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自然生态系统是第二财富,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共处既是创造财富,也是生产的目的。
李赶顺(2002)认为循环经济有六个基本原则(6R原则):降低能耗、减少排放(reduce);重复利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可再生(renewable);可替代(replace);恢复和重建(recoveiy),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实施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样,张扬等(2005)也提出了类似的循环经济的6R原则。
可以看出,从3R到5R再到6R原则,一方面对循环经济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这些又都是在演绎循环经济的“循环”本质,从3R到6R,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出现7R、8R原则,似乎就“循环”而演绎循环,而忽视了研究“循环”的目的:“经济”。
三、要“循环”,更要“经济”
1.深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目的的认识
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发展”已成为中国走向强盛、人民迈向富裕的关键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明确回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经济”的双重含义
这里的“经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节约,而更重要的则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注重节约资源,目前很多学者呼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也正是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由于国内资源不足和过量消耗,我国的主要资源供给约束性增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国际市场主要资源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2005年中国企业被动接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就是有力证明。2006年,我国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对中国企业变得
稍微有利一些,但形势仍不乐观。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确立了新型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它要求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可见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节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节约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是我国目前以至长期的首要问题。中国要富强、要崛起不可能离开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坚持节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既重视经济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在经济发展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西南财经大学王裕国教授在一次解读“十一五”规划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极限,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就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他还提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说做到“又快又好”。长江学者黄泰岩教授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目前中国的现代化水平比日本落后50年,比美国落后100年。而中国要想快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越快越好。这就要求我们更科学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如何实施循环经济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3.在“经济”的条件下,努力实现“循环”
作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3R原则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循环”的需要。充分理解3R原则的内涵,加大“循环”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节约方面,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首先,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重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投入。生产的产品做到规格标准化、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型化。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加大科研与研发(R&D)的投入,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说,循环经济的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environ-ment sound technology),其特征是污染排放最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第三,建立新的资源消费观,把减量化的概念延伸到提高人类生活水准上来,提倡合理需求、适度消费,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奢华浪费。第四,大力开发可再生、无污染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再使用原则要求:首先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增加产品提供后的服务,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一次就了结。例如,我们使用的一次性木筷,是有悖于再使用原则要求的,应逐渐停止使用。另外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再循环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不是变成废物,而是成为其他可利用的资源,重新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经济发展方面,减量化原则要求“变废为宝”,大力发展垃圾循环产业。一方面树立新的资源观:“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唯一增长的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循环企业的引导,提供税收优惠等必要的政策支持。再使用原则要求改变目前靠大量生产低价格、低质量的产品增加GDP的生产方式,转向生产高价格、耐用与高质量的产品来创造GDP。随着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耐用性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地去购买产量少,但价值高、功能好的产品。生产者不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服务,使用者可以不需要购买物品,只是支付服务费就可以了,从而实现生产优先理念向服务优先理念的转变。再循环原则要求转换生产粗放的开链体系为集约的闭路循环体系,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从而带来就业的增加。例如,生产领域用具有灵活性的人来代替一些固定的机器,消费领域组织业务熟练的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建议以及保养维修的服务,垃圾回收领域建立循环企业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与环境现状,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深化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在“经济”的指引下,进一步演绎“循环”,加大“循环”的服务力度,提高“循环”的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的良好局面。
加强思想引领 深化理论武装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举办系列研讨活动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近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举...
2023-08-01
江苏唯一!他带领村民建起了全国唯一村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7月20日,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吴惠生获得第十一届中华环境优秀奖(生态保护类),也是此次评选中,江苏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个人。三山村(岛)是太湖中的一...
2023-07-24
订单式帮扶,助力基层核与辐射执法能力快速提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体现主题教育成效,省核管中心针对基层核与辐射执法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迫切需求,在组织全省核与辐射执法监管集中专项培训的同时,创新培训帮...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