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建议

投诉建议

类型:

内容: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提交

两会时间 · “苏”说绿色情 | 苏州:涵养太湖水,带动乡村兴

发布时间: 2024-09-27
浏览量: 422

  “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是很好的探索,要进一步总结有益经验,按照‘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今年,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调研消夏湾项目,并给予肯定。

b16c69b793914b709ceb206e4cb24dbe.png

  创新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拦截并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入太湖氮磷负荷……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为推动太湖生态岛建设、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供了示范样板,并成为苏州市生态环境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海棠花红党建先锋阵地等。目前,累计已有1000余批次,5万余人次来到项目现场参观调研。

8f16fa73ac9a4958b39b9f1a400b45f1.png

  守护太湖水,建起生态安全缓冲区

  “污染物来源分散,治理时难以明确监管对象和治污主体”是位于金庭镇南部的消夏湾片区一直面临的难题。这里三面环山,南临太湖,周边村庄密集,汇水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附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面源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消夏江,继而注入太湖。

e5abd758a0504e49b30a4f7ea380618d.png


  若腾出一块空间作为消纳、降解和净化污染的过渡地带,建设、运营和维护人工湿地,能否解决这一难题,实现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的功能?

  经前期调研和水质监测分析,苏州市吴中生态环境局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建议在金庭镇石公半岛的汇水区消夏湾片区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消纳净化作用,拦截、导排、削减周边区域面源污染。

  项目主要包括雨污水截流湿地0.4公顷,强化型垂直流湿地2.6公顷,清水回用廊道1公里,浅滩湿地12.5公顷。通过建设各类功能湿地,治理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湿地出水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高效运维,探索出自主创新实践之路

  在引进德国智能科技湿地技术基础上,运营方自主创新,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南湾村落区域内开发建设三处湿地拦截处理体系,实施“控源+生态净化+多功能利用”技术路线。

  借助智能科技湿地技术,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精准科学设计生态缓冲塘和强化型垂直流湿地,抗冲击负荷大,出水水质稳定可靠。通过清水回用廊道和浅滩湿地建设,实现湿地出水“回用”及“多功能性”,平时可作为消夏江的生态补水和万亩良田的农业灌溉,旱季可用于山上果树茶树的灌溉水源。

  在项目运行管理上,自动控制管理湿地运行,在线监测监控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保障系统运行高效稳定。运行管理的组织、日常监督与管理由金庭镇人民政府委托专业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施。

  此外,项目采用使用寿命长的生态滤料,不易板结和堵塞,不需要更换和反冲洗,运维管理便捷,综合维护费用低,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农村地区。

f3b68bc6c4aa4799b9e9ace08a6a59eb.png


  在太湖边,构筑起生态屏障

  每年削减入太湖的总氮8.7吨、总磷0.87吨……如今,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各类功能型湿地不仅成功治理了当地的面源污染,还吸引了各种动物,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此外,根据测算,项目各类湿地每年碳汇总量可达430余吨二氧化碳当量,且每年呈上升趋势。

  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上,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也正稳步推进。

  一期项目注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治理,构建小型生态圈,融合消夏湾历史文化及周边景观,形成15.5公顷湿地自然公园,建设2.8公里滨江栈道,并致力提升碧螺春茶叶、杨梅、枇杷、水稻等农产品质量,带动周边民宿及农家乐经营效益,提高当地农民收入。2022年生态岛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0%。后期项目还将导入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001a8e5ee14344498dedbe641c50155f.png

  据悉,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共分为南湾村落区、万亩良田区、缥缈汊湾区三期,被列入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第一批示范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农业退水尾水循环利用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典范,助力优化提升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a9e3052991524a28991dca6dcdb68642.png


分类名称
新闻资讯